实验室概况


能源与建筑环境实验室现有5名教师(教授3名,讲师2名),28名学生(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1名)。

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碳中和技术、太阳能热利用与应对气候变化、室内外环境污染预测与控制、城市通风与建筑节能、超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散热、相变储能;热电发电和制冷;热功能材料;MEMS热和微流体传感器;模型预测控制;高效辐射供暖;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等

本实验室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的SCI期刊检索论文100余篇,包括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IF=35.3)上发表论文1篇,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IF=16.8)上发表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 10余项,出版英文学术专著 2 部,中文专著1部,研究生教材1部。

团队成员中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连续两年入选能源领域全球TOP2%科学家榜单,1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人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研究团队近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武汉理工大学ESI学科水平提升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等10余项。

研究成果中提出的大规模收集和去除温室气体方案被2次写入IPCC年度报告白皮书,被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多名专家在Nature Sustainability等顶尖期刊引用并正面评价。


本实验室团队主持的项目


[1] 国家级人才项目XXXXXXXX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于SCPP-PCR系统大规模去除大气非CO2温室气体的新兴负排放技术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城市街谷环境中污染物传播规律及多场协同机理研究

[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群体项目城市建筑外环境污染传播机理及调控

[5] 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基于超材料3D打印和拓扑结构优化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轻量化高效热管理技术研究

[6] ESI学科水平提升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城市热岛效应及温室气体移除新理论与新方法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可穿戴柔性微型热电能量收集器的热-电-应力耦合研究

[8] 企业合作项目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散热新技术

[9] 企业合作项目城市群水资源与生态安全保护

[10]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基于太阳能的减缓温室效应新方法

[11] 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建筑中的新能源技术

[12] 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启动经费动态超高热流密度条件下芯片的超薄热电薄膜瞬态制冷研究